2023年8月10日,政研智庫學術研究中心特邀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南開大學老齡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教授參加健康產業(國際)生態大會,并發表《拐點之后:人口結構變化與產業機會》主題演講。中國企業評價協會會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出席會議并作開幕式致辭。著名經濟學家,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何帆以《承壓面與撬動點:中國經濟新展望》為題發表了主旨演講。
原新教授指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之一,人口負增長的趨勢還會延續到本世紀七八十年代,積攢了30年的人口負增長能量需要釋放。原新表示,中國已經從一個“養小為主”的社會,轉變成了“養老為主”的社會,而且養老負擔越來越重。到2073年,老年撫養比將達到102,即每100個勞動力對應102個老人。他表示,人口老齡化和人口負增長是人口發展規律的必然,在挑戰中也存在著產業機遇。“人口規模依然巨大給了我們規模上的信心,這也是我們能夠國內國際雙循環的一個基本人口基礎。”
原新援引相關數據指出,2022年,中國總和生育率為1.2,出生人口比死亡人口少了85萬人,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之一,同時人均預期壽命已經超過78歲。一方面生得越來越少,另一方面活得越來越長,年齡結構頂端的人越來越多,這是老齡化和人口負增長的根本原因。
原新表示,活得更長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但是未來會不會繼續少生,少生的局面會不會略有緩和,“這就要看我們的努力”。他認為,即使到2030年,“我們把總和生育率提升到1.8到2.0以上,人口負增長的趨勢還會延續到本世紀七八十年代,積攢了30年的人口負增長能量需要釋放”。“我們有沒有可能觸底反彈,建立積極的支持生育政策體系,能不能讓生育率觸底反彈,我認為前景并不確定。”
“人口的變化一定會帶來年齡結構的變化。”原新稱,預計到2050年,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超過5億人,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一定會帶來社會治理和經濟發展結構要素的變化。他說,本世紀八十年代以前,中國是全球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全球1億人口以上的國家中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
原新分析,“七普”資料顯示,2020年,0-14歲少年兒童人口為2.53億人,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2.64億人,老年人口數量超過了少年兒童人口數量,少兒撫養比為28.3(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100),老年撫養比則為29.5,這標志著我國社會養“老”負擔反超養“小”負擔,且養老負擔越來越重。“養小基本上是家庭支出,但是養老不一樣,養老需要大把的社會投入,養老支出是養小支出的三到四倍。”
人口拐點之后有哪些機遇?
原新認為,到本世紀中葉以前,中國依然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口規模依然巨大給了我們規模上的信心,這也是我們能夠國內國際雙循環的一個基本人口基礎”。而隨著整個社會科技化、數字化、工業化的發展,人工智能和機械對人的替代作用在不斷增強,對勞動力數量的需求在減少,對勞動力質量的需求在增加。“在這樣的情形下,到底勞動力會不會短缺,還要看未來的發展。”
原新指出,恰恰是老齡社會的發展,為銀發經濟創造了一個新的增長點,也就是老齡產業體系的構建,包括文化產業、健康產業、宜居產業、服務產業、制造產業和金融產業。其中,文化產業是為全生命周期提供精神引領產品和服務的總和,如教育培訓、文化創意、藝術創作、旅游休閑等產業,目標是“活得長、活得樂”。
原新稱,健康產業是主動健康觀引領,適應老齡社會和長壽時代的健康體系,如終生的健康教育、健康管理、體育、中西醫、數字化等產業,目標是“活得長、活得好”;金融產業是向年輕人提供老年期金融準備的持平和服務,如融資、資產配置、保險等產業,目標是“活得長、活得足”。
“人人都會老,家里都有老年人,關注老年人的今天,就是關注我們的明天,關注今天的老年人,就是關注明天的自己。”原新表示。
由“養小為主”到“養老為主”
原新,經濟學博士,南開大學經濟學院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南開大學老齡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擔任國家老齡工作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專家、民政部養老服務專家庫專家、天津市老齡工作委員會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專家委員會專家、盤古智庫學術委員。兼任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
從事人口科學研究和教學40年。主要研究領域為人口經濟學、老齡社會和戰略、人口政策、可持續發展。曾直接參與國家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國家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國家優化生育政策等多個重大項目的研究。擔任多個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的首席專家。合作出版專著30部,發表論文200余篇。研究成果中,獲第八屆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7項,省部級二等獎6項。榮獲“第八屆中華人口獎(科技類)”(2015年)、人事部和教育部“全國優秀教師稱號”(1995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入選者”(2004年)等。
政研智庫(北京)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簡稱:政研智庫,英文縮寫:ZYTT),是為政府、企業開展培訓、咨詢服務的專業智庫機構,專注于培訓、政策解讀、課題研究、項目對接等多項服務,擁有多領域專家團隊資源。
服務項目:
智庫咨詢服務:為政府,企業開展培訓,政策解讀等服務,成為政府企業的智庫服務平臺,組織專家研討會,政策解讀會,學術交流會,高峰論壇等活動。開展政策研究,行業發展趨勢研究,企業調研等專項服務。
內容及策劃服務:以名人和專家資源為核心提供文化,旅游,財經等多個領域的內容,欄目,策劃等合作形式,包括不限于電視節目,視頻節目,音頻節目,書籍出版,自媒體平臺的欄目策劃及網絡傳播等
文化+定制服務:針對城市營銷,目的地的旅游品牌宣傳等,提供采風行,定制直播,新媒體事件營銷等線上線下策劃及活動,針對國學教育,旅游+研學,文創等方向提供資源匹配和產品開發。
聯系電話:010-56037186 13051369998 13439519466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2023年全國“兩會”有多個層面的特殊意義。2023年全國“兩會”是黨的二十大后的首次全國兩會,如何通過法定程序把黨的主張轉化為國家意志和人民共同行動,如何布局二十大報告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接下來的工作,都是2023年全國“兩會”的重點內容。 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3年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保持政策連續性針對性,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砥礪前行,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不懈奮斗! 為更加全面深入學習2023年“兩會”精神及“兩會”內容要點,政研智庫培訓中心為全國各級政府及企事業單位開展2023年“兩會”精神解讀專題培訓。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于2022年10月16日上午10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大會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為深入學習貫徹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精神,我單位擬聯系權威專家就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進行專題學習解讀,如有需要,請聯系我們(聯系電話:010-56037186,13439519466,13051369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