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G YAN THINK TANK
政研智庫學術研究中心特邀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原新演講
政研智庫學術研究中心邀請著名經濟學家何帆解讀中國經濟形勢
金一南教授講授勝者思維—領導者的戰略思維
政研智庫學術研究中心邀請單霽翔講座
國企七一表彰會暨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2023年集體(擴大)學習會議順利召開
政研智庫培訓中心承辦國企員工素質提升培訓班順利舉辦
國企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讀書班順利舉辦
2023年5月23日,政研智庫學術研究中心邀請著名經濟學家、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賈康到廣水調研鄉村合作公司運營情況,并就數字賦能鄉村振興提出意見和建議。
新華社河北雄安新區5月10日電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10日在河北省雄安新區考察,主持召開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雄安新區建設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雄安新區已進入大規模建設與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階段,工作重心已轉向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高質量疏解發展并舉。要堅定信心,保持定力,穩扎穩打,善作善成,推動各項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
4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北京市調研獨角獸企業發展情況。他強調,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定信心,銳意創新,著力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為實現經濟運行整體好轉、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向松祚
深圳市大灣區金融研究院院長,《新資本論》《新經
黃奇帆
研究員、重慶市原市長
杜文龍
著名軍事專家、央視特約評論員
徐焰
著名軍事史專家,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教授
何帆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
2023西湖論劍·數字安全大會舉辦
2023清華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成功召開
“鼓信心,謀發展”第九屆中國資產證券化論壇(CSF)年會在京隆重舉辦
“讀懂中國·灣區對話”專題論壇在廣州舉行
第二屆中國式現代化論壇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舉辦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2023年第一季度宏觀形勢分析會在京舉辦
2023新京智庫春季峰會開幕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中國共產黨在探索中國和平發展道路的歷史進程中形成的,也是中國共產黨為解決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等重大問題而提出的中國方案。這一理念的形成和發展,經歷了從實踐到認識,又從認識到實踐的兩次飛躍。需要指出的是,黨的二十大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提出來,意味著這一理念在實踐中進入一個新階段即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階段。
“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論斷,由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表述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經濟社會發展“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從“發展階段”到“發展主題”,再到“首要任務”,三個重要表述層層遞進,說明對高質量發展內涵和重要性的認識,已經由最初主要針對經濟領域、側重于經濟高質量發展拓展至經濟社會等各領域,進而提升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高度,凸顯了高質量發展的全局性、關鍵性意義。從理論和實踐結合角度看,推動高質量發展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全面理解和把握高質量發展中質和量,統籌好質量和速度的關系。
4月19日,“讀懂中國·灣區對話”專題論壇在廣州開幕。在論壇舉行的午餐演講活動上,國創會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席、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發表主題為“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的致辭。 黃奇帆表示,高質量發展是我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十分突出。我們等不得也急不得,必須腳踏實地,行穩致遠。”
4月12日下午,由新京報、千龍網主辦,新京智庫、貝殼財經承辦的“2023新京智庫春季峰會——數實融合共促經濟高質量發展”論壇在北京廣播大廈酒店召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在論壇上表示,中國數字經濟要想更強、更高、更快,那么必須做好“四大點“,即平臺大規模、資源大循環、打通大動脈、實現大共享。
4月11日,由新京報社、千龍網主辦,新京智庫、貝殼財經承辦的“信心與繁榮——2023新京智庫春季峰會”在京開幕。開幕式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表示,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發展,正在改變國際分工原有的中心外圍結構,成為影響大國興衰的關鍵力量。只有推動高質量發展才能進一步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和競爭力,在應對百年變局中牢牢把握主動權。
據外媒報道,近日,美國政府正在考慮切斷美國供應商與中國華為公司之間的所有聯系,禁止包括英特爾和高通在內的美國供應商向華為提供任何產品。這一鼓動“筑墻設壘”“脫鉤斷鏈”的行為,再度引起國際社會擔憂。 近年全球經濟在低迷狀態徘徊,逆全球化思潮涌動。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王東京在其新著《中國經濟突圍》中指出,西方國家貿易管制愈演愈烈,其中一些國家專門瞄準高科技領域對他國實施“卡脖子”。在產業分工全球化的今天,為何出現此現象?如何看待各國在國際經濟循環中的博弈?中新社“東西問”近日就此專訪王東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