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大學金一南教授出席“戰略與能量”3.0企業董事長學習會并分享主題《2020內外形勢與我們的選擇》。
下面是第二部分內容摘要。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講“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包括39個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的國家,形成了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這是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統計的,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所有產業全部分類的國家,唯一的。別人都有缺陷,中國什么都有,門類齊全。
這是我們從今天看,我們有很大的優勢,而且這個也決定我們在未來的發展,我們今天的經濟體量: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全球第二大消費國、全球第二大吸引外資、全球第一大制造國、全球第一大貿易國、全球第一大外匯儲備國。
2018年中國制造業占全球比重29.4%,世界第一,將近30%。2025年,我們制造業比重要上升到40%以上。當然我們高精尖還缺,我們高技術、高科技還缺,包括光刻機、芯片制造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的短板,但是中國正在急劇趕上來,這是讓世界感到驚嘆的。你今天擁有最多的工程師、最多的大學畢業生、最多的熟練工人,而且最齊全的產業門類,這是你今天形成的優勢。
我們在抗疫新冠疫情之中,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取得最大優勢,不僅僅源于全國統一行動的制度優勢,我們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能力強,中央政府有令,一竿子插到底,大家都聽。同時也因為醫療物資的產能相對充足的產業優勢。我們的口罩在疫情發展之前一天幾百萬個產能,后來迅速上升到幾千萬、上億,中國的產能上來了。
產業鏈集群
我們現在復工了,沒有訂單,因為什么呢?疫情重創了全球產業鏈,歐洲、美國訂單紛紛在撤單,雖然很多企業復工,沒有單子,這是很大的問題。
我們今天已經全球化了,資源全球化、生產全球化、市場全球化,當那邊感冒,我們這邊也不得不跟著打幾個噴嚏,因為什么呢?他沒需求,我有產能,但是我的產品呢?產品的需求受到了影響。這是我們今天面臨不小的問題,如何有效地走出這樣的困境,復工以后沒有訂單的問題,如何走出困境?
進入3月份,很多企業由于歐美訂單消失無法復產、甚至面臨倒閉,但也有一些企業,訂單不但沒有下降,還有較大幅度增長,比如蘇州、重慶等地的電子制造業。
究其根本,是因為在這些地方已經形成了產業鏈集群,電子制造相關的配套零部件,超過80%是本地生產的。這種集群化的生產模式,降低了從全球采購零部件所帶來的風險,在疫情時期更突出顯現了競爭力。
西方講的全球化最多,以前就是全球化,生產要素、生產資源、市場全球化配置。現在全球化出現了什么呢?當然因為人為的隔離、各種各樣的防疫措施,確實導致全球化、全球的生產鏈產生問題,確實出現了退波的現象。一個新的概念,產業鏈集群。一個國家、一個地區開始考慮了,自我形成這樣一個內需的市場,內需產業鏈供應。
也就是說,那些我國產業鏈集群比較完整的行業,才會在這次疫情中產生訂單,一些跨國公司也才會將其本來擬在其他國家生產的訂單,轉移給中國的這類工廠。所以產業鏈集群化是這次疫情中全球產業鏈重構的重要特征,中國已形成或將形成的產業鏈集群,是吸引全球高端制造業落戶中國的基礎。
怎么樣應對未來?內需提升,局部自我可以循環。產業鏈如重慶和蘇州,當他們達到80%產業鏈,就能夠自我小鏈路、自我小循環的時候,訂單就越來越多。而且當你受外界影響越來越小、越來越少,形成了產業鏈集群之后,產生了正反饋,你的訂單會變得越來越多,因為你的市場是可靠的,不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黃奇帆講,新冠肺炎疫情是人類的災難,但也是全球產業鏈轉型升級的機會。中國要抓住歐美部分產業停擺、經濟衰退的機會,加快“引資補鏈”,在珠三角、京津冀、長三角、成渝雙城經濟圈等地區,重點打造一批空間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緊密協同、供應鏈集約高效、規模達幾千億到上萬億的戰略新興產業鏈集群。
當中國接納全球產業鏈、打造產業鏈集群的過程,將會獲得大量的國際低成本的資金支持。”大家的流動性提高那么高的時候,熱錢干什么?到哪兒去獲取利潤?“我們抓住機會,做到“引資補鏈”、“引資擴鏈”,加速完成中國四大經濟圈的產業鏈集群建設。”四大經濟圈就是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雙城經濟圈,完成四大經濟圈的產業鏈集群建設。
隨著疫情發展,更多外商將會看到中國產業鏈市場的發展前景,愿意將資金投給準備加入中國產業鏈集群的企業,這種趨勢將為中國帶來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建立產業鏈的百年不遇的歷史機遇。”
《孫子兵法》講:“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一切都是動態的,社會是動態的,發展是動態的,災難是動態的,勝利也是動態的,“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誰能夠因敵變化而取勝,謂之神”,真正的高手在變化中取勝,真正的高手在動蕩中取勝,真正的高手在災難中取勝。
中國經濟的規模無疑我們是條大船,這個船非常大,這個船的抗擊能力很強,我們的船上今天有些人張皇失措,套救生圈的,用救生艇的,都有,但是我說你們的救生圈、救生艇放到海里要被淹死的。你看我們的船,中國的體量非常大,我們的基礎非常強,我們今天有災難是眼前的,度過這個調整期,有效調整,就能夠擺脫出來。
金一南教授觀點
1. 改變源于意外
我們很多人都不喜歡意外,凡事料事如神多好,我們能夠規劃未來多好。但是,改變是源于意外的,意外不是設計出來的。
人的一生,一個企業經歷的過程,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經歷的過程,都有很多意外,你說哪個意外是設計出來的?你突然發生了交通事故、突然得病了、突然間下雨了、突然之間你的產業鏈出現問題了,這都是意外,意外不是設計出來的。
2. 沒有意外,就沒有改變
我們的改變是因為人的惰性,個人惰性發展到企業的惰性、社會的惰性、國家的惰性。為什么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呢?安樂很好,產生惰性,而且人是天生趨利避害的,能懶何必那么勤呢?我能不做何必去做呢?
意外產生第一推動
迫你離開牢籠
有意外你必須得振奮,你必須得發奮起來,你必須得調動全身的力量,沒有意外是不行的。人的退化,往往從害怕意外發生時開始。
有人講了,年輕人不怕意外,有意外他有恢復的資本,老年人怕意外。我覺得不一定,你說我們今天舉一個很極端的例子,你說特朗普怕嗎?特朗普的應對,不管是真話還是謊言,交叉在一起,懟媒體、懟記者,罵這個、罵那個,他在意外中展示了他強大的意志能力,他對穩定美國國家的國民情緒也起到一些作用,不管是謊言也好,真的、假的全來。
所以,為什么美國死人那么多,疫情發展得那么嚴重,特朗普的支持率還在上升?有些時候他就拿他的精神狀態穩定社會不要慌亂,排除意外的因素。人的退化,往往從害怕意外開始。
所有東西皆已知
奮斗精神早就冥滅
什么都知道了,還奮斗干什么呢?你為什么要奮斗?正因為存在不可知,正因為我有成功的可能,也有失敗的可能,我有前進的可能,也有倒退的可能,所以我要奮斗。如果什么都知道了,還奮斗干什么?
沒有外部刺激
任何物種都要會衰退
為什么浴缸里放條黑魚?黑魚的追殺使那些小魚掙扎力、活動力空前頑強,沒有外部刺激,任何物種都要衰退。
從某種程度上說
社會等待意外拯救
不要把意外當作壞事,這回的新冠病毒對所有的國家、所有地區、所有人、所有企業、所有領導者都是一個意外,一個重大的意外。有些人在意外中衰落了,有些人在意外中煥發出前所未有的能力,社會等待意外拯救。你在意外中能發揮出什么呢?你自己都沒有意識到,你有那么大的潛力,你被激發出來了,誰激發的?意外激發的。
我們講改變源于意外,為什么不要怕事呢?你不要以為都是災難。災難的另一面它帶來了什么?我們可以看見,現在疫情正在促使下一階段的產業更重視數字基建、云服務、物聯網、遠程鏈接。
恰巧在這一點,與其他國家比較,中國恰巧正在5G研發、數據中心、物聯網等數字基建上進一步加速。相較其他國家,未來的整個產業基礎設施的優勢,必然會得到進一步加強。
恩格斯講:“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災難不是摧毀一切,災難中有鳳凰涅盤,災難中有很多新因素在生長,災難中摧毀的東西不一定都是災難的,災難中要摧毀很多腐朽的問題,本來已經朽掉了,要摧毀它。
3.“災難不由我們選擇,
道路卻由我們開辟。”
我們無法規避災難,“非典”我不想要、新冠病毒我不想要,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我不想停工,我不想退訂單,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它來了。我們的選擇是它來了,道路由我們選擇,我們怎樣應對、前進、獲勝,主動權操之在握。很多因素我們無法左右,但是我們的命運依然能夠左右,我們能夠通過我們的努力、奮斗,通過充分利用中國現有的給企業發展提供所有有利因素,我們一定能夠從災難中掙脫出來,獲得更大的發展。
點擊閱讀:金一南教授分享“2020內外形勢與我們的選擇(第一部分)”內容回顧
“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論斷,由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表述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經濟社會發展“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從“發展階段”到“發展主題”,再到“首要任務”,三個重要表述層層遞進,說明對高質量發展內涵和重要性的認識,已經由最初主要針對經濟領域、側重于經濟高質量發展拓展至經濟社會等各領域,進而提升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高度,凸顯了高質量發展的全局性、關鍵性意義。從理論和實踐結合角度看,推動高質量發展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全面理解和把握高質量發展中質和量,統籌好質量和速度的關系。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2023年全國“兩會”有多個層面的特殊意義。2023年全國“兩會”是黨的二十大后的首次全國兩會,如何通過法定程序把黨的主張轉化為國家意志和人民共同行動,如何布局二十大報告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接下來的工作,都是2023年全國“兩會”的重點內容。 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3年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保持政策連續性針對性,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砥礪前行,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不懈奮斗! 為更加全面深入學習2023年“兩會”精神及“兩會”內容要點,政研智庫培訓中心為全國各級政府及企事業單位開展2023年“兩會”精神解讀專題培訓。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于2022年10月16日上午10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大會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為深入學習貫徹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精神,我單位擬聯系權威專家就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進行專題學習解讀,如有需要,請聯系我們(聯系電話:010-56037186,13439519466,13051369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