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韋爾希寧2月11日表示,俄羅斯已經準備好與烏克蘭進行無條件談判。對于這一表態,烏方沒有積極回應,而是宣稱“只有烏克蘭的勝利才能結束這場戰爭”。在沖突的局部地區仍然保持戰場優勢的背景下,俄羅斯為什么要提出無條件談判?回顧已經持續近一年的俄烏沖突,有哪些問題值得人們關注和思考?敬請關注《國防時空》一南軍事論壇。
周宇婷:
當地時間2月11日,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韋爾希寧在接受俄媒采訪時表示,俄羅斯已準備好與烏克蘭進行無條件談判。他表示,所有軍事行動都是以談判結束的,俄羅斯對此也做好了準備,但談判需要建立在現實情況之上。對此,俄國媒體認為,韋爾希寧此番表態字里行間透露出非常重要的表述和潛臺詞,準確地傳達出了俄方的實質立場。一南教授,您能為我們解讀一下這個潛臺詞和俄方的實質立場具體是指什么嗎?
金一南:俄烏沖突已經持續了將近一年時間,這個“特別軍事行動”打到現在越來越不“特別”,越來越像一場常規戰爭。打到目前這個階段,俄烏雙方都疲憊不堪、損失慘重。在這種情況下,俄方認為,僅用軍事手段無法解決全部問題。因為烏克蘭背靠著整個美西方,這給俄方的軍事行動帶來非常大的干擾,對俄羅斯國力的消耗也非常大。所以,俄羅斯意識到很難進一步達成更大目標。
同時,俄羅斯已經獲得了在烏克蘭的部分戰略利益,包括2014年所完成的克里米亞回歸。雖然俄軍現在還沒有完全占領烏克蘭東部的盧甘斯克、頓涅茨克、扎波羅熱、赫爾松這四個州,但起碼占領了大部分。俄羅斯想見好就收。俄羅斯提議和談意圖很明顯,就是說俄羅斯不準備全部用軍事手段解決問題,俄羅斯同意在適當的情況下坐下來談。達成一個臨時分界線也好,停火線也好,反正不管怎么樣,以無條件談判終止俄烏目前的對抗沖突。
現在的問題是烏克蘭不接受談判,烏方想打到底,澤連斯基甚至膨脹到想要收回所有的失地。如果俄方想實現無條件談判,關鍵點在于俄方下一步的攻勢。如果俄方在巴赫穆特等地能夠取得有利的戰場進展,和談還有一線希望。否則的話,此時要求已經被西方打足了氣的烏方坐下來和談,這個設想是很難實現的。
周宇婷:
沒錯,對于俄方釋放出的和談信號,烏克蘭果斷拒絕。近日,烏總統辦公室顧問波多利亞克公開表示稱,“我們十分堅定地認為,與克里姆林宮的談判是不可能的。想要徹底結束戰爭只能通過一種方式,那就是烏克蘭軍隊憑借完全的意志力取得最終的勝利”。
同時我們也看到,烏克蘭在得到西方援助的坦克后,最近又向西方提出了諸如F-16戰機的愿望清單。一南教授,戰火燃燒了將近一年,烏克蘭損失慘重卻為什么不愿意結束沖突?
周宇婷:
本月24日是俄羅斯對烏克蘭展開“特別軍事行動”一周年的日子。據白宮官網公布的消息,美國總統拜登將于2月20日至22日前往波蘭,紀念俄烏沖突爆發一周年。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約翰·柯比說,拜登將明確表示美國會向烏克蘭提供更多的安全支持和援助。
我們也注意到,最近美國駐俄大使館“突然”呼吁在俄公民立即撤離俄羅斯,法國外交部也建議法國公民盡快離開白俄羅斯。美法兩國此舉似乎都在暗示,接下來俄烏局勢可能會進一步升級。用網友的話說,俄烏沖突爆發之初,全世界都以為是一場閃電戰,沒想到竟然打成了持久戰。一南教授,您認為俄烏沖突帶給人們哪些思考?
金一南:第一,一個國家一定要把握戰略主動權。戰略主動權就是掌握戰爭與和平的主動權。如果一個國家只能“和”、不能“戰”,必然會失去戰略主動權。俄羅斯在面對西方步步緊逼、北約不斷東擴的情況下,果斷發動特別軍事行動,正是力圖牢牢地掌握戰略主動權。
第二,國家戰略能力最終由軍事能力展現。國家的領土、資源、人口、工業生產能力等等,都可以統稱為國家戰略能力。但是國家戰略能力最終要通過軍事能力來展現,軍事能力是一個國家戰略能力的最集中體現。只有在戰場上能夠有效壓制對方,你提出的各種要求,比如無條件談判對方才會接受。
第三,熱愛和平的心愿一定要與捍衛和平的能力相匹配。我們所有人都熱愛和平,但如果沒有捍衛和平的能力,你的和平只能來源于乞求,最終將無法捍衛自己的和平。
俄烏沖突爆發以來,俄羅斯有效地進行了一些行動,但沒有達成它最初的戰略目的。但是即便如此,北約依然不敢派任何正規部隊進入烏克蘭,北約的飛行器也不敢飛入烏克蘭上空。因為俄羅斯擁有戰略核力量,戰略核力量是俄羅斯捍衛和平的一個最關鍵的支柱,成為俄羅斯維護戰略主動權的最后一道堅強屏障,這也是美國及西方勢力不敢輕易直接軍事介入俄烏沖突的重要原因。這對我們也是很大的啟示。
(來源:央廣軍事)
“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論斷,由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表述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經濟社會發展“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從“發展階段”到“發展主題”,再到“首要任務”,三個重要表述層層遞進,說明對高質量發展內涵和重要性的認識,已經由最初主要針對經濟領域、側重于經濟高質量發展拓展至經濟社會等各領域,進而提升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高度,凸顯了高質量發展的全局性、關鍵性意義。從理論和實踐結合角度看,推動高質量發展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全面理解和把握高質量發展中質和量,統籌好質量和速度的關系。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2023年全國“兩會”有多個層面的特殊意義。2023年全國“兩會”是黨的二十大后的首次全國兩會,如何通過法定程序把黨的主張轉化為國家意志和人民共同行動,如何布局二十大報告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接下來的工作,都是2023年全國“兩會”的重點內容。 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3年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保持政策連續性針對性,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砥礪前行,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不懈奮斗! 為更加全面深入學習2023年“兩會”精神及“兩會”內容要點,政研智庫培訓中心為全國各級政府及企事業單位開展2023年“兩會”精神解讀專題培訓。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于2022年10月16日上午10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大會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為深入學習貫徹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精神,我單位擬聯系權威專家就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進行專題學習解讀,如有需要,請聯系我們(聯系電話:010-56037186,13439519466,13051369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