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城鎮化率已經達到58.6%。隨著城鎮化的不斷推進,大量農民工在為城市建設做出巨大貢獻的同時,還享受不到與城市居民相同的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如何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改革發展進程、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我們亟須做好的四件事是什么?《中國經濟大講堂》邀請知名經濟學家、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鄭新立,為您全面解析。
鄭新立在《中國經濟大講堂》演講時強調,推動城鄉融合,必須抓緊做好四件事。
加快農業現代化
第一件事就是農業現代化。我們現在農業經營規模太小了,一個勞動力只能種八畝半地。我給大家提供一個數據,美國的耕地面積比我們多,農村人口只占整個人口的1%,也就是只有三百多萬人。平均一個家庭農場經營的規模是八千畝,我們是八畝,人家是八千畝,是我們的一千倍,我們的國際競爭力怎么能夠趕上人家?所以,搞規模化、專業化、社會化的經營是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跟大家舉一個例子,養殖業,中國人愛吃豬肉,生豬的產量和豬肉消費量全世界第一,有人講中國人會養豬,我說不會養豬。美國有兩個養豬公司,一個飼養公司一年的出欄量是三千多萬頭,還有一個公司一年出欄量是兩千多萬頭,兩個公司養豬供美國人吃都吃不完,還大量出口。我們中國家家戶戶養了十頭、二十頭豬,很分散,勞動生產率很低,關鍵是豬糞沒有很好地處理,把農村的水都給污染了。所以,現在要把農業現代化、種植業的現代化、畜牧養殖業的現代化提到日程上來,通過資本的支持、技術的支持,盡快地實現農業的現代化,建立一個社會化的大農業,提高我們競爭力,通過提高農業的勞動生產率來增加農民收入,使農民成為一個體面的職業。
新農村建設
第二個事是搞新農村建設。現在農村宅基地上的房子大量閑置,通過村莊的整治和宅基地整理可以節約大量土地。這件事只能集體來搞,這樣可以拉動建材工業的發展,拉動大量的投資。節約的土地可以拿來入股,給公司搞旅游,搞特色小鎮,發展一些第三產業。
農民工市民化
第三件事就是農民工的市民化。中國農民工2億8千萬,留守兒童是6000萬,留守婦女4300萬,留守老人4000萬,加在一起超過4億人處在全家分離狀態。這四億人他們的中國夢是什么呢?我想就是全家團圓夢,我們應該幫他們圓這個夢。只要在城市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的,就應該把他們的住房列入城市社會保障房的覆蓋范圍之內,幫助他們把戶籍給解決了。重慶市對進城落戶的農民每人送給一筆安家費,五件“新衣服”。一筆安家費,就是你把農村宅基地賣了,房子也不要了,這可以拿到個幾十萬,給你進城的安家費。另外送給五件“新衣服”是什么呢?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子女入學入托的政策、社會保障房的政策、城鎮人享受的公共服務。重慶由于這么做了,就激活了農村的資源、激發了經濟增長的動能。前兩年重慶市經濟增長速度全國第一,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城鄉融合發展,所以農民工的市民化要加快解決。
特色小鎮建設
第四件事就是特色小鎮的發展。特色小鎮是在四平方公里左右的地方,鼓勵在城市郊區一小時生活圈的范圍內引導城市的企業、學校、醫院、科研單位到周邊地區去,跟小鎮上的資源結合起來,制定一個規劃,把上下游的產業鏈都集中在這里來。浙江人一共建了78個特色小鎮,最典型就是紹興市諸暨縣的大唐鎮,它是襪子小鎮,一年襪子的生產量達到70多億雙,可以供全世界人每人供應兩雙,所以它的競爭力非常強。現在有基金小鎮、紐扣小鎮、夢想小鎮、創業小鎮、互聯網小鎮,如果我們能夠像浙江這樣發展這種產城融合的特色小鎮,那么我們就能夠改變我們城市布局,可以拉動了我們巨大的需求。德國城市化已經很成熟了,城市化率達到92%,但是德國人現在70%是住在小城鎮里面,它依托一個企業就可以辦一個小城鎮。我到德國去,大眾公司是單獨一個小鎮,奔馳公司是單獨一個小鎮。在一個小鎮上就幾萬人,就在這個企業里面上班,可以步行上下班,既沒有噪音困擾,也沒有交通擁堵。我們中國將來也要往這個方向發展,發展一批特色小鎮。
鄭新立指出,把這四件事干好了,我們就能夠改變經濟下行的局面,可以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最大的新動能。
“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論斷,由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表述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經濟社會發展“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從“發展階段”到“發展主題”,再到“首要任務”,三個重要表述層層遞進,說明對高質量發展內涵和重要性的認識,已經由最初主要針對經濟領域、側重于經濟高質量發展拓展至經濟社會等各領域,進而提升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高度,凸顯了高質量發展的全局性、關鍵性意義。從理論和實踐結合角度看,推動高質量發展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全面理解和把握高質量發展中質和量,統籌好質量和速度的關系。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2023年全國“兩會”有多個層面的特殊意義。2023年全國“兩會”是黨的二十大后的首次全國兩會,如何通過法定程序把黨的主張轉化為國家意志和人民共同行動,如何布局二十大報告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接下來的工作,都是2023年全國“兩會”的重點內容。 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3年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保持政策連續性針對性,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砥礪前行,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不懈奮斗! 為更加全面深入學習2023年“兩會”精神及“兩會”內容要點,政研智庫培訓中心為全國各級政府及企事業單位開展2023年“兩會”精神解讀專題培訓。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于2022年10月16日上午10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大會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為深入學習貫徹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精神,我單位擬聯系權威專家就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進行專題學習解讀,如有需要,請聯系我們(聯系電話:010-56037186,13439519466,13051369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