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2日電題:加快建立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談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
新華社記者安蓓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標志著這一重大戰略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在當前形勢下,加快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有何重大意義?如何培育具有海南特色的合作競爭新優勢?記者2日采訪了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
(小標題)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全面開放
遲福林說,在全球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嚴峻復雜、我國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前所未有的特定背景下,發揮海南實施全面深化改革和試驗最高水平開放政策的獨特優勢,加快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是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根本要求,是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的迫切需要,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選擇,是支持經濟全球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際行動。
“要把制度集成創新擺在突出位置,高質量高標準建設自由貿易港。要以開放為先,對標當今世界最高水平開放形態,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全面開放?!边t福林說。
一是加快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以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為重點,推動貨物、資金、人員、數據等商品和要素自由有序安全便捷流動。實行更加精簡、透明的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制度,在告知、資格要求、技術標準、透明度、監管一致性等方面加快與國際高水平經貿規則對標、對接,進一步規范影響服務貿易自由便利的國內規制。
二是加強與東南亞國家交流合作,打造重要開放門戶。充分發揮海南自然資源豐富、地理區位獨特以及背靠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和腹地經濟等優勢,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開放政策和制度,拓展區域經貿網絡,延長供應鏈、產業鏈與價值鏈,增強區域輻射帶動能力。
三是主動適應國際經貿規則重構新趨勢,打造我國深度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的前沿地帶。率先在海南探索實施“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提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和全球服務能力。對標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標準,為全世界投資者、創業者打造開放層次更高、營商環境更優、輻射作用更強的開放新高地。
(小標題)加快形成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政策制度體系
遲福林說,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要充分學習借鑒國際自由貿易港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和制度安排,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建設,加快形成既有中國特色、又有較強國際競爭力和廣泛影響力的政策與制度體系。
一是以貿易自由便利為目標的海關監管制度創新。“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島內自由,在嚴格監管下實現自貿港內企業自由生產經營。
二是以大幅放寬市場準入為重點的投資自由便利制度創新。“非禁即入”,實施市場準入承諾即入制;創新完善投資自由制度,完善產權保護;平等待遇,公平競爭。
三是以擴大金融開放為重點的跨境資金流動自由便利制度創新。擴大金融業開放范圍,加快金融改革創新。
四是以開放的人才政策為重點的人員進出自由便利的制度創新。實施更加便利的出入境管理政策。
五是以高度自由便利開放的運輸政策為重點的運輸往來自由便利。探索建設更加開放的航運制度;加快建設“中國洋浦港”。
(小標題)加快培育具有海南特色的合作競爭新優勢
遲福林說,產業基礎薄弱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突出掣肘。要以高水平開放帶動改革全面深化,打造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洼地”,在最大限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集聚內外優質生產要素中形成以旅游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
首先,以改善營商環境為重點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要以制度型開放為重點打造公開、透明、可預期的投資環境,推動自由貿易港的開放政策、稅收政策等政策優勢與制度創新相結合,形成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突出優勢。
其次,以“早期安排”取得“早期收獲”。面對新形勢、新挑戰,當務之急是以服務貿易自由便利的“早期安排”,實現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新突破;以實施“零關稅”的“早期安排”,取得制度創新的“早期收獲”;以人才制度創新的“早期安排”,取得廣攬人才的“早期收獲”。
第三,打好“健康海南”和“免稅購物”兩張牌,推進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這既是疫情下形成海南自貿港開局新亮點的重大舉措,也是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的現實需要。(完)
“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論斷,由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表述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經濟社會發展“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從“發展階段”到“發展主題”,再到“首要任務”,三個重要表述層層遞進,說明對高質量發展內涵和重要性的認識,已經由最初主要針對經濟領域、側重于經濟高質量發展拓展至經濟社會等各領域,進而提升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高度,凸顯了高質量發展的全局性、關鍵性意義。從理論和實踐結合角度看,推動高質量發展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全面理解和把握高質量發展中質和量,統籌好質量和速度的關系。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2023年全國“兩會”有多個層面的特殊意義。2023年全國“兩會”是黨的二十大后的首次全國兩會,如何通過法定程序把黨的主張轉化為國家意志和人民共同行動,如何布局二十大報告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接下來的工作,都是2023年全國“兩會”的重點內容。 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3年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保持政策連續性針對性,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砥礪前行,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不懈奮斗! 為更加全面深入學習2023年“兩會”精神及“兩會”內容要點,政研智庫培訓中心為全國各級政府及企事業單位開展2023年“兩會”精神解讀專題培訓。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于2022年10月16日上午10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大會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為深入學習貫徹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精神,我單位擬聯系權威專家就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進行專題學習解讀,如有需要,請聯系我們(聯系電話:010-56037186,13439519466,13051369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