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著名經濟學家、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在2023黑馬產業大會上圍繞“中國的產業趨勢與機會”進行主題演講。李稻葵表示,未來5-10年,促增長、拼經濟很可能成為我國的常態及重中之重。但經濟發展不能再依靠房地產和傳統基建,而應當由產業發展帶動。
李稻葵認為,拼經濟的關鍵將在于五大產業:雙碳和能源安全、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補短板產業、經濟安全以及科技創新。在其看來,這五大產業都將帶來萬億以上年產值,并且對我國未來十幾年甚至更久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靠房地產拉動經濟的時代已過去”
李稻葵認為,為實現我國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目標,我國自現在起年均經濟增速需達到4.61%。“未來若干年,一定是促增長,一定要拼經濟。沒有經濟基礎,國防、國際影響力等目標,也都比較難以實現。”李稻葵表示。
如何拼經濟、促增長?對此,李稻葵表示,過去十余年房地產、基建對我國經濟拉動作用明顯,但總體上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他介紹,本世紀初到2015年,我國房地產行業每年拉動經濟增長2.5%,而現在已降到1%以下。除了個別地區之外,房地產對于促進經濟增長、提升百姓生活水平的作用,相較前20年已下降許多。
再依靠基建拉動經濟同樣也有難度。一方面,全國大部分城市及城市間的基礎設施已相當完善(除了個別經濟發達地區路網密度還需加大);另一方面,拉動基建的一個重要機制——地方債的發行量也已比較大。
因此,李稻葵認為,下一步促增長的關鍵在于產業,產業是經濟升級的必由之路。
“拼經濟”靠五大萬億級產業
在李稻葵看來,五大產業中每個產業規模都將在萬億元以上。
首先是雙碳和能源安全產業。李稻葵認為,當下雙碳產業中,有四大主要技術路線“四馬齊奔”,暫不能確定誰將是未來主流。
一是電池技術。李稻葵認為該路線擴張較慢,很難快速提升規模。同時,電池尚未有突破性的技術革命,電池所需的鋰、鎳、鈷等金屬存量不一定能夠支撐世界或中國進行能源轉型。二是純氫。其難點主要在于儲運過程需要高壓,以及終端的氫燃料電池技術價格昂貴。三是甲醇。其獲得途徑為利用液化氫和從大氣中捕捉的二氧化碳進行合成。甲醇是所有石油化工的源頭,如果甲醇的產量足夠大,可以無需再進口原油。并且甲醇易儲存,下游甲醇內燃機技術也已基本攻關成功。四是氨。其獲取方式為使用太陽能制取的氫和從大氣中捕捉的氮進行合成,氨也相對方便儲運和燃燒。
“我不知道這四個路線哪個能最終做成,但現在必須要開始大力推進能源轉型。”李稻葵預計,我國雙碳和能源安全領域每年至少將有5萬億產值。
拼經濟的第二個重點產業方向為傳統產業的數字化。李稻葵認為,所有傳統行業都可以通過數字化改造一遍,從紅海中挖掘出增量價值。
第三個產業方向為“補短板”的產業。李稻葵表示,“補短板”意在掌握產業的關鍵環節,這些環節往往溢價最高。“我不是說不能使用國外技術,而是國外技術非常貴。一旦我們在關鍵技術上獲得突破,產業的盈利能力可以大幅提高。我國許多產業都存在這種情況。”
第四個重要方向為保障經濟安全的產業領域。例如,我國鎳產量較低,但鎳是不銹鋼、鋰電池的重要原材料,因此存在一定經濟風險。李稻葵表示,其解決辦法不是一定要完全自主生產鎳。他建議,我國可自建鎳礦庫,用于儲存半年至一年經濟運行所需的鎳礦。搭建鎳礦庫的工作需要由產業鏈協作完成,尤其是產業鏈中的國企應起到核心作用。因為這類項目需要大資金、需要政府支持,甚至需要國際關系的扶持。
最后一個關鍵產業為科技創新領域。李稻葵表示,像量子計算、量子通訊這類我國與其他國家在技術上齊頭并進的行業,要做好全產業鏈的配套跟進,保障相關零部件亦能處在世界先進水平。而對于其他國已完成從零到一開發、我國尚未掌握的技術,在當前形勢下,我國為保障技術安全,很可能需要自己再從零到一跑通一遍。
李稻葵總結道,在上述拼經濟的五大產業中,除第二個傳統產業數字化之外,其他都需要“國家隊”承擔起重要職責。
(來源:上證報中國證券網)
“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論斷,由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表述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經濟社會發展“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從“發展階段”到“發展主題”,再到“首要任務”,三個重要表述層層遞進,說明對高質量發展內涵和重要性的認識,已經由最初主要針對經濟領域、側重于經濟高質量發展拓展至經濟社會等各領域,進而提升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高度,凸顯了高質量發展的全局性、關鍵性意義。從理論和實踐結合角度看,推動高質量發展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全面理解和把握高質量發展中質和量,統籌好質量和速度的關系。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2023年全國“兩會”有多個層面的特殊意義。2023年全國“兩會”是黨的二十大后的首次全國兩會,如何通過法定程序把黨的主張轉化為國家意志和人民共同行動,如何布局二十大報告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接下來的工作,都是2023年全國“兩會”的重點內容。 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3年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保持政策連續性針對性,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砥礪前行,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不懈奮斗! 為更加全面深入學習2023年“兩會”精神及“兩會”內容要點,政研智庫培訓中心為全國各級政府及企事業單位開展2023年“兩會”精神解讀專題培訓。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于2022年10月16日上午10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大會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為深入學習貫徹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精神,我單位擬聯系權威專家就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進行專題學習解讀,如有需要,請聯系我們(聯系電話:010-56037186,13439519466,13051369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