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re视频在线播放/久久精品国产视频/小七电影网官网进入/久久亚洲伦理

張孝德|邁向新時代的生態文明建設(2)

來源 : 宣講家網 ? | ?2020-06-17

  摘要:生態文明建設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之一,同時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文明是一種什么樣的文明?如何認識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怎樣才能處理好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落實到每個人,作為生態建設的參與者都需要做到哪些事?敬請關注本期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張孝德教授為我們帶來的報告——《邁向新時代的生態文明建設》。

  從以上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八個觀”的解釋我們可以發現,生態文明建設理論不能簡單地等同于環境保護,但它是為了解決環境問題提出的。具體的解決辦法不是單純依靠政治或經濟來解決,而是一種包含了政治、經濟、文化、哲學等多個角度的系統的文明觀。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態文明是對工業文明進行系統改造、改革的,繼工業文明之后我們要走的一條全新的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早在2013年5月24日,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上就提到了這一觀點:“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大成果。人類經歷了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生態文明是工業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要求?!痹诹暯娇倳浀谋硎鲋?,“生態文明”是和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并列的一種全新的新時代文明,這一文明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要求。

  生態文明是涉及到科技方式、經濟模式、生活方式、社會方式、國家治理方式、哲學與思維等一系列變革的新文明模式,從這個角度講,生態文明是基于中國智慧的新文明模式的創新。我們要站在新時代的高度來對它進行解讀,否則就無法把生態文明建設落地。這里我得出了幾個小的結論:

  第一,生態文明不是中國一個國家的事,而是世界文明轉型的新時代。

  第二,生態文明建設不能等同于環境保護。環境危機的背后是現代工業文明的系統危機。

  第三,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是指,探索不同于西方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之路。

  第四,工業文明陷入了高成本鎖定的困境。我們追趕西方的工業文明,給人類做了重大貢獻,但從成本收益來考量,工業文明的成本遠遠大于收益,我把它叫做高成本鎖定的困境。在這一背景下,中國處在時代的十字路口,是繼續追趕西方走工業文明的道路,還是走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態文明道路,這是一個決定著中國和世界未來命運的重大戰略選擇。走對了,中國和世界共贏;走錯了,中國和世界共輸。

  二、生態文明是一次全新的經濟革命

  今天大家都在關心搞生態文明建設要怎么解決人類生存的經濟基礎問題,圍繞這一點我想跟大家討論一個話題——生態文明是一次全新的經濟革命。

  我們首先要從新時代的高度,以天人合一的哲學、文明的思維來認識生態文明時代的到來。生態文明時代來了沒有?有一個很重要的標志可以支撐生態文明帶來的新經濟革命已經發生,就是前面我們提到過的早在15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如何處理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二者關系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思想。如果說這一思想在2006年時還是一個局部實驗,那么到了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之后則成為了世界發展的一種趨勢。以今天遍布全世界的新能源革命為例。新能源研究在西方發達國家已經進行了半個世紀,但把新能源作為一種產業、一種主流技術來看待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我認為新能源革命這個概念在全世界范圍內的出現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標志,標志著人類文明開始從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轉型的新經濟革命的開始。

  2008年以來,世界范圍內出現了一系列革命,我對這些內容進行了總結和羅列,發現有八個方面的革命值得我們關注。

  1.移動新能源加所有領域的革命

  從定義上講,新能源是可再生能源。我們知道支撐工業文明的資源是石油、煤炭,都是不可再生資源,所以工業文明依靠不可再生資源也導致了其本身的不可持續。生態文明要解決工業文明的這個弊端,前提是必須找到可持續支撐人類文明的能源,而新能源就是可持續的能源。

  新能源都包括哪些呢?目前大家知道的有太陽能、風能、沼氣等生態能,在所有對這些能源的利用中,未來開發前景最大、潛力最大的是光伏發電。光伏發電與傳統的煤炭、石油除了能源的可再生和不可再生區別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區別,它是移動式、分布式的。現有的煤炭和石油不是均衡分布的,以中國為例,山西有煤炭,陜西有石油,不是每一個省,每個有人的地方都有。由于資源分布的不均衡性,我們對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就得把它從不能移動的能源變成可移動的,通過發電輸送到人口大規模集中的城市,這種能源特性決定了工業文明時代是人找大城市的時代。我們今天為什么有這么多城市?其實在大城市生活的人幸福指數也不見得有多高,這很大程度上是由不可再生能源的性質決定的。

  此外,用現有的不可再生能源發電,無論是煤炭的運輸還是電力的運輸都是有能耗的,我們使用的電的能耗最高要達到10%左右。為什么有一段時間農村的電價比城市還要高?主要是因為一根電線拉到農村只有十戶在用,能耗、成本高;同樣一根電線拉到城市有一百戶要用,使用成本很低。正在開發的太陽能、光伏能就沒有這個弊端了。有人的地方就有太陽能,我們可以直接利用,不需要把農村的太陽能放到城市才能用,并且人越少的地方人均開發的太陽能資源越多。我們會發現傳統的煤炭、石油能源喜歡大規模的城市,而太陽能、光伏發電恰恰喜歡小城鎮和鄉村。

  這種新能源覆蓋在所有領域引爆革命,在這一領域,中國走在世界前列。前幾年我們光伏發電每度電的成本是五毛錢,現在已經下降到兩三毛錢,這是一個什么概念?今天我們火力發電的成本也是兩三毛錢左右,當光伏發電的價格和火力發電價格相近的時候,在中國大規模使用新能源將成為可能。所以我一直講新能源革命在世界范圍內的爆發首先在中國。太陽光伏能的大規模使用會大幅減少我們對煤炭、石油這類高污染能源的依賴。有人說光伏發電也有污染,但它的污染和煤炭、石油相比要弱得多,而且是在技術空間上、潛力上可以解決的污染。

  2.文化加技術推動的新產業革命

  這一革命目前我們還沒有完全意識到。西方工業文明主要依靠技術推動經濟增長,但是大家一定要記住,單靠技術是解決不了人類未來發展面臨的問題的。因為當前人類面臨的巨大障礙不是單純的物質層面短缺的問題,是精神上的危機,還有整個生活消費出現的物質消費和精神消費失衡的問題。所以未來的新興產業、消費產品不僅要滿足我們的生理需求,還要滋養人心,滿足精神需求。技術創造物質,文化創造精神,未來的新經濟革命不是靠單一技術創新推動的,是文化加技術兩輪驅動的新產業革命,這也是二十一世紀以來大家都在講文化產業的原因之一。文化產業必須和科技結合起來,單靠科技不行,單靠文化也不行。

  3.互聯網加傳統產業的革命

  對這個革命我們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互聯網和傳統產業的結合產生了一種新的經濟概念——共享經濟,這是一種成本更低的經濟。

  4.農業領域的革命

  這方面的革命還沒有引起我們的重視。我們看到的外在環境污染是水、土地、空氣被污染了,所有這些污染中和我們的生命安全關系最密切的是土地污染,因為土地污染會造成我們吃的食品中有大量農藥殘留。追求高產的化學農業在解決溫飽問題的同時又導致了毒素在人體內的積累,引發了諸多疾病。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是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如何提高質量呢?就是要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等沒有農藥化肥的農業。

  發展生態農業需要借鑒中國五千多年來在經營傳統農業上積累的經驗和智慧,當然這個借鑒不是說我們要回過頭去搞傳統的農業,而是要借助新能源搞像傳統農業一樣沒有污染的農業。現在對農業領域的技術開發主要集中在轉基因上,這是不夠的。糧食生產的第一能源是太陽能,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陽能的熱能轉化應該是我們技術攻關的重點。應用在農業上的技術應該具有選擇性,為什么這樣說?不是所有的技術都可以用在農業領域,農業生產不僅能為我們提供糧食和其他物質財富,它本身也是一種休閑勞動。我們不能把農業全權交給機器人負責,那樣人類就沒有勞動,身體健康會受到影響,許多疾病就會發生,降低生命的質量。從另一個角度說,把農業交給機器會造成農業產業價值鏈的中斷。休閑農業是農業在現在及未來的一個巨大產業?,F在正是北京櫻桃上市的季節,我們到市場去買,一斤大概是20、30塊錢,但是你要想自己到地里去摘櫻桃,一斤要80塊錢,貴的要120塊錢。按照工業經濟學原理,自己采摘櫻桃付出了勞動,應該降價才對,但這個原理在農業領域失靈了。你采摘櫻桃是付出了勞動力,但同時也得到了愉悅的體驗,這種體驗是大自然給你的,所以你應該為此付費。這就是休閑農業的理論。

  中國的農業要往什么方向走?我們都倡導農業現代化,這個現代化把美國的農業現代化、大規模經濟定位為學習標準,我覺得這個方向錯了,中國農業要走具有中國智慧和特色的發展道路。中國的農耕文明創造了古代農業文明史上技術含量高、人與自然相和諧、無污染的農業,在古代,我們靠這種農業養育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包括改革開放以后也是如此。很多學者說今天中國的農業比美國、日本落后五十年、一百年,為什么這樣講?他們是按照人均效率來衡量的,美國一個農民耕幾千畝地,我們一個農民耕十幾畝地。我覺得農業是否先進不能單從效率來考慮,不是效率越高的農業就越好,產出的糧食沒有毒,能給我們帶來其他生活福利,農業效益高才算好的農業。從這個角度講,中國面臨著一次全新的農業革命。這個革命不是簡單地學習美國農業,而是要借鑒中國古代的農耕智慧,充分利用太陽能及其他選擇性技術,走出一條既滿足溫飽,又能讓人吃出健康,還能使農業的價值鏈得到延伸的道路,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講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可以說,我們今天形成的主流經濟學是工業經濟學,而農業生產本身是一個自然資本生產的過程,農業和工業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不能按照工業思維來搞農業。工業經濟學認為創造財富的主要資本是貨幣;而生態經濟農業生產中最大的資本是自然。前面我們說未來的新經濟革命需要新能源革命、文化加技術推動的新產業革命、互聯網加傳統產業的革命的推動,說明生態文明時代創造財富的模式已經是不同于今天的新模式。

推薦閱讀

熱門課程

更多+

聯系我們

更多+

010-56037186

zy_thinktank@163.com